, 入学网欢迎您!
入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资讯 > 成人职业教育 > 正文

用求真的态度、自食其力的观念 向普通劳动者致敬

2016-05-24 17:41:01    来源:入学网

  入学网讯 五一节就到了。许多媒体开始聚焦劳动者。“向劳动者致敬”是一句口号,年年如此,我们却喊不响。我们拿什么向普通劳动者,低层劳动者致敬?为什么致敬?

  基于职业敏感,我又想到了教育。

  A、

  喊不响就让我们的学生喊,这是我们的习惯。于是,学生作文中就有了赞美劳动者,用华丽的语言把黄包车夫、清道夫、菜农茶农建筑工人包装一遍。尽管这些学生中没人希望将来做这样的劳动者,尽管必然有同学将来会干上这些行业。

  通常赞美他们对这座城市、这个社会作出了贡献,突出他们有奉献精神,默默牺牲自己。

  热情地赞美后,学生依旧做作业。什么劳动光荣,劳工神圣等概念都被作业压跑了。

  这种功利主义赞美,我们也见多了。当然不仅在学生中。说假话已经达到没有精神负担的地步,算是功夫到家了。

  我们错位了。这种错位是把他们当作了工具。

  B、

  我们习惯于功利主义式的赞美。比如赞美英雄的业绩,赞美科学家,赞美医生、老师。一赞美就分两头,一是有多少贡献,创造了哪些业绩;二是有牺牲精神,任劳任怨,弃小家顾大家。总之,我们赞美起来,就不当他是人了。是神,或者是机器。

  低层劳动者,以个体算,其贡献一定不如科学家企业家的。如果赞美个体劳动者贡献大,而没有相应的报酬,那不如说在讽刺社会不公正。如果作为行业赞美,其行业的贡献大却地位不高,仍然是讽刺。而且,讨薪者如此多,我们的工会作用在哪里?维权组织呢?结果是越赞美,其权利越被剥夺:好像被赞美者、普通劳动者不需要物质地位待遇,只希望有奉献的机会一样。神了。

  因此,这种赞美必然夸张、伪饰。

  C、普通劳动者、低层劳动者最大的赞美点应当是自食其力。

  自食其力,才是低层劳动者、普通劳动者的本质。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品质之一。食人之力,不劳而获,是强盗、窃贼、骗子、阴谋家的本质,是赌博者的本质。贡献,是创造者的本质。奉献,是觉悟者的本质。

  有人赞美残疾人自食其力,是有失偏颇的。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的最低层,他们顽强的生命意志,抗争与自信才是最值得赞美的。

  我们在一点点地拔高对象的赞美标准,都把他们提拔到集体国家的高度,以此满足我们的激情。我们习惯了,习惯于把别人的个体当工具。

  D、

  我看过一篇微型小说,说是一个母亲与儿子一起打的士,让的士东跑到西,西跑到南,南再跑到北。转来转去。司机问干什么?其母亲说:给你钱就是了。当司机发火时,其母亲才说:教育儿子好好读书。不读好书就得像出租司机那样给人使唤。

  好在这是小说,也令我毛骨悚然。因为生活中不少人这样教育儿子:不好好读书,你给我种田去,打工去。贬义的口气强烈。

  如果第二天,这个儿子的老师突然出题目:赞美平凡劳动,你让儿子怎么写?

  现实环境就是这样:低层、普通劳动者往往低人一等。一个一个台阶、不同层次的享受激发人的欲望,实现社会竞争,求得整体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环境。而另一边又要让学生写什么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文章,无私奉献的境界,你不让学生说假话还要让他们人格分裂?

  E、

  望子成龙,好像天经地义的。

  为什么非要成龙?为什么非要发财?为什么非要往公务员队伍、读书做官这条道上挤?

  自己的个体一定要放大再放大,放大为神。我们的“英雄”教育、“成功”教育该收收了。在这时,其实自己也是自己的工具,自己也把自己当成面子、虚荣的工具。用西哲的话说:把自己异化了。

  品德教育一再被这些功利教育干扰,自食其力是被轻视的小概念。好男儿有大志,有雄心,是大概念。

  而结果是小事不肯干,大事干不了。啃老族不断繁衍。普通劳动不光荣,要创造、创新。

  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创造?

  其实,所有的道德品质,基本出发点就是自食其力。所有人际关系,其本质也是自食其力与否为标准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本身就是建立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的。什么忠诚诚实,什么爱人人爱,什么尊重他人等道德理念,离开了自食其力,都谈不上,除了残疾人。

  眼看着许多优秀学子,走入仕途后却成为贪官,痛心。眼看着许多已经自食其力者,明明白白在物质上退一步能很好地生活,却为着一步之差活得很累很累,成了什么什么奴,加入了精神疾患队伍。他们就是没有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作为人道基础来要求自己。以弱肉强食、欲望无限的野兽原则来武装自己,必然走入精神死胡同。

  F、

  自食其力者,不是神,也不是兽,是人。

  赞美低层劳动者的贡献,奉献,弄不好是在戏弄低层劳动者。而赞美低层劳动者自食其力的人生态度,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感慨。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而更走近低层百姓心态,真正尊重他们,以此创作出的文学形象,有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还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还有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

  他们是社会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人际冲突包括战争的受害者,专制观念阴影下的压抑者。这些作家没有美化劳动者,而是深入生活,把他们的真实生态反应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五四时期劳工神圣的提法是正确的。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这一层内涵也是贫乏的。

  文革时,说是歌颂工农兵,其实是把工农兵当工具来表达。高大全的工农形象成了政绩的贴金纸。

  这与近来抗日题材把抗日写得诗情画意,把英雄写得神灵一般,神计妙算,打不死一般,是对经历残酷生活的抗战将士们最大的不敬。

  G、

  生活中有这些例子。比如有一个农村妇女,她是摆小摊的,收入不高。其婆婆病重,其婆婆的婆婆也病重。她说:两老如果一块死,我怎么死得起?她骂起了两个老人,求她们不要死,要死也要一个接一个,间隔开来死。

  这话既是她不礼貌,没素养,也是她一个农家妇女的真实状态。这样的文学,我们的电视剧中好像不多。电视剧中,有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地存在着。作文要求真,就要正视底层百姓的生存心态、环境,不能美化。如果把这个妇女美化成不计较,不埋怨,有能力,有魄力,然后闯一番天地,成就一番事业。那还是普通劳动者吗?那是在赞美英雄强人,变相嘲笑那些仅仅自食其力的弱势者,也就在自我教育上少了一份慈悲情怀,多了一份世俗的功名利禄心态。而我们的电视剧、我们的观众对这种题材感兴趣,就没想到:相公落难种状元值得高兴、皆大欢喜,可状元只有一个。大部分人落了难就是落了难。

  把她当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者来谴责,当成绝地重生的强者来赞颂,都不是对低层普通劳动者的真正尊重。走的还是神话传说感动天帝那一路。

  求真的态度是这样的:你可以说她低素质,没本领,你可以说她落后,甚至有些小胡闹,但是,她不偷,不骗,不抢,她借钱不赖,也没有人给她钱。她每天摆摊,收摊,一点点地攒钱,生活,养家,最后送走了两位老人。这么辛苦,也只是嘴上埋怨几句,直来直去地埋怨几句。她比那些成天想着怎样搞阴谋算计别人捞钱夺权者强多了。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是把她当成人,当成一个一个的个人,当成“这一个”来亲近,当成普通的低层的劳动者来亲近。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弱势群体。

  H、

  充分深入个体,深入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英国有一位社会学家叫托马斯·里德,他说:“很大一部分人类的情况是,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必然被限定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必然专注于他们的私人利害。”

  赞美的激情,不能不建立在理性分析上。否则,伪饰,假话都会慷慨激昂,不信,一个小孩耍赖时也可以热泪盈眶的。

  但小孩子是无辜的。低层百姓是无辜的。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们才是“有辜”的。

  那种赞美教师不顾自己的孩子而为学生日夜操劳,不顾自己的身体而累倒于讲台上,是背离人道的。粉笔赋,赞美的是老师牺牲自己,照亮别人。多少人愿意?社会也不提倡。许多人之所以不认同学雷锋而赞同慈善的道理就在于学雷锋要求牺牲个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是不人性的,大多是假的;而慈善是保存自己,援助别人,就是人性的,真实的东西。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想侵犯,必然是反对自食其力的。自食其力是反对他人侵犯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而赞美他们奉献,不是与自食其力自相矛盾吗?

  I、

  建议这样教育孩子:第一步,教育自己自食其力(含养活全家),这是作为一个健康人的底线;第二步教育自己有能力有余力,将来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包括为家族、家乡以至地方国家做一点事。这与国人传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也是一致的。

  只有少数人谈得上贡献,更多的是被贡献压垮了。

  尽管现在片面拔高现象比文革时少多了,但依旧存在,尤其是面对社会不公时,这种东西就会以反对不公平的堂皇理由重新出现。这也许是赞成打黑而不赞成用唱红来打黑的原因。

  而真正的美,不是片面拔高的,生活本身太美了。

  我看到这样一些镜头:本地某补鞋师傅闲着时候看的是《参考消息》,《报刊文摘》。在北京上海杭州,许多出租司机谈论天下大事头头是道,不比那些“食肉者”差。他们从收音机里了解国家世界。这比有些办公室里上QQ玩游戏强多了。而许多农村妇女扎堆边洗衣服边家里长屋里短的谈论琐事,不也是美的图景?

  他们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寻找、享受他们应有的生活中的美。

  关心低层人,用求真的心态去感受劳动者的价值观,生活目标,美学境界,体会他们生动的内心,融入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才符合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没有去发现美。

  蔡元培对美育尤其推崇。美育既是通向德育的桥梁,也是德育的翅膀。

  让人感受到普通人生美好,这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求真的态度才能发现真正的美,普通的美。

  结论:我们用求真的态度,用自食其力的观念高喊:向普通劳动者、低层劳动者致敬。

  江富军